大凉山之行 3月17日下午,结束在凉山3天的采访,“161”工程攀西采访组离开西昌,沿着安宁河直奔下一个采访点——攀枝花市米易县。几天来,采访组的全体同志风餐露宿、星夜兼程,先后对凉山支队5个大队基层单位进行了采访,并在第一时间将新闻稿件通过《四川消防内(外)网》向外发布,初步完成攀西采访凉山之行的任务。问及参加采访的每一位记者和通讯员,他们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感动”。 为感动而采访 在3天的采访行动中,采访组白天跋山涉水,晚上秉烛夜作,工作没有丝毫懈怠,平均每天行车5个多小时,累计行程1100余公里,相继对甘洛、越西、喜德、冕宁、西昌的5个大队和1个中队进行了采访。白天,采访组成员通过座谈、专访等形式与单位官兵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点滴,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经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被他们的事迹感动不已;晚上,采访组的记者和通讯员们在各自房间,对当天的采访活动仔细整理、认真组稿。即使工作到深夜,只休息5、6个小时,每位成员也从不言倦,干劲十足。怀着一种惊喜和感动的心情继续工作 ,对即将发布的稿件一再斟酌和推敲,力争将受访单位工作亮点、感人事迹通过自己的 笔端传递给全省广大官兵。 因采访而感动 &...
发布时间:
2018
-
04
-
02
浏览次数:190
有一份痴情叫执着(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3年8月,支队党委决定任命古德琴为西昌市公安消防大队代理政治教导员,因工作出色,成绩突出,一年后被取“代”任政治教导员。然而古德琴并没有为此感到高兴,她认为这是组织的信任,职务提升了,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只有以实际行动干好工作,带好队伍,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来,才对得起组织和各级首长。 “群众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这是古德琴对各项工作的态度。2004年11月,川兴镇一位姓陈的老大爷找到古德琴,反映他管理的百年老屋陈家大院存有火灾隐患,请古德琴帮忙解决。第二天,古德琴就来到陈家大院,发现该大院存在电器线路老化、耐火等级低等火灾隐患。古德琴立即帮助陈大爷制定了整改措施,组织大院所有住户召开整改协调会,并找到文物管理部门帮助解决。在古德琴的热情帮助下,这起直接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火灾隐患很快得到消除。 “只要干好工作,我就是再苦再累都值”。这是这位“红门警花”的精神动力。2004年7月,裕隆乡一偏远小山村民房发生火灾,为及时调查火灾原因,古德琴带领大队参谋步行近3个小时到达火灾现场,手臂、小腿等多处被荆棘划破,鲜血直流…… 这样的事太多太多,无法一一言及。...
发布时间:
2018
-
03
-
30
浏览次数:190
有一份痴情叫执着(上) “我这辈子注定再也不会有其它事业,既然选择了消防,就应该认真地去干好这份工作,要对得起自己和自己所选择的这个职业。一个人重在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多换一个位子、多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凉山州消防支队一间简陋的办公室,西昌市消防大队彝族女警官古德琴教导员非常认真地对我们说。“其实我也没什么可采访的,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些本职工作,而且还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够好,不到位,离上级和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比我优秀的同志还很多”。古德琴教导员在学习是的,古德琴同志的确很平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经历,只不过是凉山州消防支队第一位普通的“红门警花”。从司令部秘书、大队参谋,到代理教导员、教导员,她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真实地走过,与其他战友似乎也没什么两样。1992年7月,古德琴从凉山州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带着对军人的崇拜和对绿色警营的向往,义无返顾地踏入了消防部队的大门。在支队司令部,她从事内勤和火灾统计上报工作,一干就是8年。“内勤工作累死人”,古德琴说,此话一点不假,在大学念书时,她压根儿就没想到部队还有这么多的具体事情要去做。司令部是消防部队基层支队首脑部门,而司令部内勤则是贯彻执行首脑机关上行下达有关请示汇报命令指示的神经中枢,直接对首长负责。要干好这项工作,自身修养、素质、能力必须过硬,...
发布时间:
2018
-
03
-
26
浏览次数:152
一名退休老兵的消防情结 72岁的王兴鹏老人曾经是冕宁县公安局消防科科长,是县级消防部门实行现役体制以来第一任“消防城防司令”。这位1992年就已退休,几年前就移交地方民政部门管理的消防军退干部,与消防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每逢过年过节和新生干部到队,他都要请大队的同志到家聚聚,亲自下厨烹调几道拿手菜,聊聊家常谈谈心,介绍冕宁消防的过去。一旦城区某处发生火灾,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小跑赶到火灾现场,帮助队员铺设水带、掌水枪,维持秩序、疏散群众,13年来从未间断。当年公安部“解困工程”修建的冕宁消防大队营房 3月23日上午,“161”工程攀西采访组到达位于凉山州北部的冕宁县,在与大队人员交流后,慕名访见了精神矍铄、身板硬朗,穿着旧军装的王兴鹏老人,并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 与消防的“不了情” 1961年,曾经在济南军区“空六军”服役7年的王兴鹏,转业后穿上了警服当了公安。1983年转现后,他被分配到冕宁县公安局消防科,一干就是八、九年。这期间,他不仅见证了冕宁消防工作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与大队三任班子的10多名干部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大家都亲切叫他“老王”。 ...
发布时间:
2018
-
03
-
23
浏览次数:113
文明花开螺髻山 3月26日下午,攀西采访组自西昌出发前往凉山州普格县。普格不仅是中国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而且境内还有以景色迷人的黑龙潭、珍珠湖而闻名的螺髻山,位于螺髻山下的消防大队既是该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又是该县的“文明单位”。消防 洒水两用车 在前往普格县的途中,时常能在一些山坡的显要位置看到一两块用水泥堆砌的牌匾,上面用红色颜料醒目地书写着“消防安全,人人有责”、“预防为主,警钟长鸣”等宣传标语,在沿途道路两旁的一些民房墙壁上粉刷这样的标语更是比比皆是,落款均为普格县人民政府。 民族地区的一个县级政府除了重视消防宣传,对消防的关心和投入情况又是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采访组对普格县消防大队的干部进行了访谈。普格大队营区 在占地472平方米的县消防大队营房内,“161”工程攀西采访组见到了大队3名年轻精干的干部。1994年从地方院校入伍,在普格工作快5年的张正海副大队长告诉我们:“普格县城只有一条主要街道,县城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不足1万,境内只有一个大型企业豪吉集团,另外还有度假休闲场所温泉山庄和正在开发的螺髻山。全县的财政收入...
发布时间:
2018
-
03
-
22
浏览次数: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