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四川消防部队冬季接兵工作侧记
12月8日,500余名应征青年来到四川消防总队成都温江永宁镇新兵训练基地,开始了他们的军旅生活。这些新战士来自四川、山西两省的15个县(市)。为了接回合格的兵,四川消防部队接兵团的同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接兵过程中,总队司令部、政治部工作组到了绵阳、宜宾两个接兵团,江油、兴文、屏山三个接兵点了解接兵干部执行总参、总政和国家监察部今年10月颁发的《廉洁接兵若干规定》等情况,所到之处被他们清廉、勤政、务实、高效的敬业精神而感染。
花“小钱” 办大事
四川消防部队接兵人员的差旅费补助是包干的,较之其他部队接兵人员标准也是最低的,因此他们提出要花“小钱、办大事”。接兵工作期间,他们都是住在当地县武装部或乡(镇)政府十分简陋的内部招待所,尽量节省开支。
在江油接兵点,江油市公安局领导和消防大队同志原本安排接兵干部就住在公安系统的内部宾馆,费用优惠到每人每天15元。但为了节省差旅费,接兵团团部几位同志带头住进了当地武装部招待所,费用仅为每人每天8元。这里条件较差,4人住一个房间;招待所没有食堂,大家就自己掏腰包在外面餐馆吃;晚上屋里没有热水,他们就用冷水洗脸洗脚,还自称“锻炼身体”。
接兵连长廖大军负责征集的江油市三合镇经济发达、情况复杂、工作量特别大,为确保兵员质量,他每天早出晚归,往返两个小时路程,徒步来往于住宿地和三合镇之间。接兵团长唐银志,是在江油11个军警接兵部队中衔职最高的首长,他老家就在紧邻江油市的梓潼县黎雅镇,为了工作他多次“三过家门而不入”。
在这个接兵团,团长、排长一个标准,大校、少校同居一室,生活清贫简朴,办事却雷厉风行。一些应征青年的家长目睹后感动地说:“消防部队风气正,把孩子送到他们那里我们一百个放心”。
山里来的“城里人”
宜宾市兴文县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人口48万,是一个多山的大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四川消防部队到这个县接兵的干部大部分来自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省会城市成都支队。初来乍到,县里领导对这些“城里人”能否适应山区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乡规民约甚为担心。此外,该接兵团征集地分散,由最东的团部所在地至最西的屏山县接兵点,两县相距200公里,管理工作难度大。
困难摆在面前,但经过一个多月工作,四川消防部队接兵团的“城里人”让“山里人”竖起了大拇指。正如兴文县武装部政委黄选国所说:“消防部队接兵同志有三大优点:一是组织观念强。平时除了下乡搞家访外,就是在寝室组织学习或集体活动,从不随便外出乱拉关系或接受应征对象的宴请;二是吃苦精神强。兴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所有乡(镇)机关没有一辆行政用车,接兵干部搞走访调查全靠两条腿。我们原以为他们常年居住在都市,一定承受不了长途跋涉,没想到他们比我们还能吃苦;三是和地方党委、政府、人武部门和适龄青年以及群众关系融洽。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的年轻人都愿意当消防兵”。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消防部队宜宾接兵团全体同志,在接兵期间拒收现金5000余元,拒吃请150余次。由于他们工作出色,兴文、高县两个接兵点均被当地政府向上级推荐为“先进接兵单位”。
严接兵 接好兵
屏山县征集新兵30名,有57名适龄青年体检、政审合格,分布在7个乡(镇)。负责该县接兵任务的只有连长彭浩和排长邹登权两位同志。为接到高质量的兵,他们不辞辛苦,与乡(镇)武装部长、学校、村干部等进行谈话调查,好中选好,强里挑强。
为了到清凉乡一个适龄青年家中搞家访,彭浩连长与带病坚持工作的乡武装部长一起,往返走了7个小时的山路,脚上打起了血泡。定兵期间,他们又严格把关,不符合条件的,再跑关系也不放宽标准。
当地县城一适龄青年,当兵心情十分迫切,因身体问题未能过体检关,四处托人说情,县里的一些领导也先后“打招呼”,要求接兵干部给予“关照”将其接入消防部队,但是最终也未能如愿。
一适龄青年的父亲为儿子能当上消防兵,塞给邹排长“红包”,也被婉言谢绝。接兵干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出发前“严接兵、接好兵”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