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东部沿海从南到北分布着屏东、台东、花莲、宜兰、基隆等5个县(市),严格说来主要是台东和花莲2个县,因为它们海岸线最长,地形最为复杂险要尤其是花莲境地。去年广东一个旅游团遭遇台风就是从那里掉进大海的。可能中华消防协会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一行乘车坐到花莲然后改乘火车去的台北,驾驶员则是独自连夜行车次日在台北火车站迎接我们。
小商贩在路边兜售台湾土特产品
台东,在清朝的时候被称为“后山”,因为地形与位置的因素,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台湾的偏僻之处,直到观光旅游兴盛之后,才得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台东丰盛之美。
从历史层面来看,陆续出土的史前文物证明了台东其实是一个人文发展很丰富的地方,不仅有着别处没有的史前文化遗址,台湾的原住民、汉人与客家人等也都留下了在此发展的痕迹。从地形上看,台东境内有纵谷、高山、河流、峡谷、飞瀑、平原、温泉、沙滩、岩岸等多变化的自然景观,地形之丰富也是台湾其它县(市)中少有。
离开恒春半岛,当天下午我们乘坐的汽车沿台湾岛东海岸北行,左边是绵延不断的丛山峻岭、高山峡谷,右边是浩淼无际的太平洋,大洋的彼岸就是美利坚合众国。虽然东海岸的地形险要陡峭,迄今还没有一条横贯南北的高速公路,铁路也是一般的普通列车。但是,由于东海岸的景区景点颇多,来台湾的客人一般都会不辞辛苦走上一趟。那天晚上,按照行程安排,我们住进了素有“台东第一景”美誉的知本富野饭店。饭店依山而建,每个房间都引进了温泉水,大家一入住就迫不及待痛痛快快泡了一次,沿途的疲劳顿觉消失殆尽,当晚还度过了一个颇有纪念意义的冬至节。据称,知本温泉属碳酸氢钠泉,无色,可以治疗皮肤病、关节炎、神经痛、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肌肉关节的功效。
在台东市南边太平洋之中,与台湾主岛约需2小时航程的绿岛,据导游介绍是曾经风靡一时至今大家都十分喜爱传唱的“绿岛小夜曲”歌的创作地,岛上的风光非常迷人,原住民生活还比较原始,是摄影、绘画、采风、文学创作爱好者的天堂。一直以来也是台湾服刑人员洗心革面的“圣地”。倘若是晴空万里的天气,从台东高地通过望远镜可以将海面上的绿岛、兰屿岛清晰入目。
这天,我们从台东到花莲,沿途去了4个景区景点,上午到了台东的三仙台、八仙洞、北回归线纪念碑3个地方。下午游览了位于花莲县境内的太鲁阁“国家”公园。
三仙台八拱跨海大桥
三仙台:由离岛地形珊瑚礁海岸所形成的三仙台是东海岸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它是一座距海岸约80米的小岛,由于岛上有3座巨岩耸立,于是民间传说这即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何仙姑与李铁拐3位神仙在此停留而留下的痕迹。后来,为了让好奇的游客有机会前往小岛上一探究竟,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专门建立了长320米八拱跨海大桥。
三仙台的确很有美,海水十分湛蓝,海边没有沙滩,只有形似鸡蛋大小的鹅卵石头,经过多年的浸泡冲刷,个个光滑发亮,在潮水反复冲击中发出的声音,伴随着呼啸大风,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由于时间和当天起风原因,大家只照了照相,走过了两个拱桥便打道回府了。一些同仁还仔细挑选了几个石头,说是带回大陆作个纪念。
八仙洞:距离台东市约90公里,行政区划属台东县长滨乡。由于陡峭直上百余公尺,气势壮丽,岩壁上散布着许多海洞穴,地景特殊,加之台湾最早的史前文化,“长滨文化”在此发现而名噪四方。
八仙洞
长滨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在八仙洞游客服务中心设有展览室,专门介绍八仙洞的成因及史前人类生活形态。遗憾的是,当时也许是为了赶路和天气变凉、风大,除了我和导游横穿公路去游客服务中心、展览室逛了一圈外,其他团队成员在八仙洞公路的对面只拍了一些照片,算是到此一游了。
考察团北回归线纪念碑合影
北回归线:绕地球一圈的北回归线要经过世界上17个国家和地区。它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因为所属大陆的位置与大气环流之影响不同所致,大部分均为雨量少、气候炎热、昼夜温差大的热带沙漠气候(例如:中东撒哈拉沙漠)或是草原。然而在印度、孟加拉、缅甸、中国(含台湾)却是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的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与其它干旱地区,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太鲁阁峡谷
太鲁阁“国家”公园:花莲县境内浑然天成的特殊地形使其拥有多样景观面貌。台湾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左右夹立,从中间拉出一条长长的峡谷,孕育了牧草鲜乳、富丽米、天鹤茶等农产品。东部海岸则蜿蜒曲折,沿线奇岩怪石、断涯陡峭,刻画出全台绝美的景观公路。
太鲁阁老路步道
太鲁阁的鬼斧神工更是世界级的惊叹。险峻难行的绝壁断涯,高耸迎天,深邃幽静的峡谷,为岩石切割出层层皱褶。尽管山高谷深,却蕴藏了丰富的动植物生态,以及太鲁阁族人捍卫家园,抵抗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故事。
东西横贯公路牌坊
横贯东西的“中横公路”(早期称东西横贯公路),是台湾第一条穿过中央山脉的公路,主线从太鲁阁至东势,全长192公里,1956年开工,1960年通车,历时3年9个多月。修建中横公路主要是为了“国防”,缩短台湾东、西部交通及安置退役官兵,同时也可以开发沿线的天然资源。
在经费有限及机具不足的情况下,要在地形险峻的中央山脉开出公路,是极其严峻的考验。人力是开路工程最大的优势,当时每日需5、6千人以上分段以炸药及手工开凿,参与开路以荣民工程总队为主力,其他包括陆军步兵、军事监犯、社会青年、暑期学生等。
长春祠
这是一条以血汗构筑的公路,施工期间计有226人因公殉职,长春祠即是为了缅怀因筑路失去生命的筑路人所造,殉职者的姓名也刻在长春祠中。
而今的中横公路对一些险要的路段先后进行了改道,被遗弃的老路则成了步行之道,成了游客旅游观光的胜地,也是台湾引以自豪人间“杰作”。
在台湾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每辆出租车的车门上都印有车主的姓名,也许是接受监督和便于管理的一种形式和措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