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四川凉山州美姑县消防大队大队长袁堂国
这是一个扎根贫困山区,一干就是15年的人
这是一个走遍全县36个乡镇和八个工委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的人
这是一个结婚11年,却因工作与妻子分居11年的人
这个人付出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凉山的安宁!!!
当年公安部消防局“解困工程”划拨专项资金为美姑大队修建的营房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年财政收入只有约600万,支出却超过亿元,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的贫困山区里,美姑县消防大队大队长袁堂国一扎就是15年。
他带领的消防大队多次被凉山州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美姑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三次被凉山州消防支队和美姑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五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5次受到县公安局党委嘉奖,一次被县政府记个人三等功。
为了“解困工程”的实施,他连夜撰写5000多字的汇报材料,先后12次到县政府汇报,一次站了4个多小时。
袁堂国(左2)检查单位消防安全
2001年5月的一个上午,检查完消防工作的袁堂国回到办公室看到支队寄来的文件:公安部消防局和四川省消防总队针对贫困县消防大队办公条件差等实际情况,拨出专款修建大队营房……他越看越激动,眼前又浮现出他刚到美姑县参加工作时的情景:白天在县公安局一间阴暗潮湿的瓦房里办公,晚上就在武警中队的一间破土房里眯一宿……这种环境怎么能让大伙儿安心?
这一夜,袁堂国失眠了,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后来干脆起身连夜写下了5000多字的汇报材料。第二天,袁堂国就开始奔波于县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城市建设局、财政局、安监局和公安局等部门,汇报、协调划拨营房用地和配套资金问题。
说实话,土地能否批下来,袁堂国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由于整个县城都修建在半山腰上,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怕难不是男子汉,袁堂国先后12次到县政府汇报。当他了解到城西有一块地没有被其他单位征用后,一路小跑到县政府汇报,不巧领导们正在开会,别人劝他回去,可袁堂国说啥也不走,在会议室门口一站就是四个多小时,一直等到会议结束,一起呈给县领导的还有一份八万多字、阐述全县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和火灾形势严峻的报告。
大凉山地区
严峻的火灾形势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袁堂国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更是深深地打动了领导的心,县委书记马小林用手指敲击着桌面:“就算我们不修房子、不买车子、不发票子,也要支持消防!”
县长沈鲁清亲自主持召开县长办公会议,解决大队营房用地问题,并拨出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营房附属工程建设。后来,政府还拨专款购买了美姑县历史上的第一辆消防车;组建了政府专职消防队并投入执勤备战;县城扩建到哪里,市政消火栓就安装到那里;城乡消防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美姑县的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做好农村防火工作,他走遍了全县36个乡镇和八个工委,行程近两万公里。一次行走在一座2000多米高的大山腰上的时候,脚下突然一滑,整个身子侧倒在地向山下滚去,幸好被山上的灌木丛挡住才没有掉下山崖……
在美姑县的每一个乡镇,只要问起那个经常走村串户的消防干部,没有几个不知道的。下乡进行消防宣传教育袁堂国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1990年11月5日深夜,拉玛乡一个村寨相连的十几间房屋被化为灰烬,一位彝族老乡从火场中出来的时候只穿了一件单衣,两眼含泪,在凛冽的风雪中冻得瑟瑟发抖。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冒雪步行赶到现场看到此情此景,袁堂国的眼睛湿润了,将自己身上的毛衣脱下,和准备寄回老家的200元钱一起递给了这位老乡……不能让乡亲们再受火灾之苦了。从那以后,袁堂国开始下乡消防检查和进行宣传教育至今。
语言不通成为下乡的最大障碍。袁堂国第一次背着消防宣传画报去的是候布区苏洛乡,组织全乡村干部上消防课的时候,只有乡长勉强听得懂汉语。语言不通使袁堂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他开始学习彝语,并把消防宣传画报上的汉字译成彝语写在上面。后来,他还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四川省消防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安全管理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翻译成彝语,制作成彝汉双语小册子送到彝族群众的手中。
彝族儿童
翻山越岭时的危险是下乡的最大考验。1996年11月,袁堂国带领大队另一名干部步行到离县城80公里远的瓦古乡检查防火工作,当走到一座2000多米高的大山腰上时,因极度疲劳,袁堂国脚下突然一滑,整个身子侧倒在地向山下滚去,幸好被山上的灌木丛挡住才没有掉下山崖……
袁堂国没有退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全县36个乡镇和八个工委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行程近两万公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美姑县群众的消防意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全县无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一台电视机、一套沙发、两张木床和结婚时购买的老式衣柜是他的全部家当。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他不为所动,当群众面临困难的时候他倾囊相助。
一台电视机、一套沙发、两张木床和结婚时购买的老式衣柜是袁堂国的全部家当。作为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农家孩子,他深知金钱的重要,但他对待金钱却严守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原则。
旧城改造的时候,袁堂国发现一幢五层的楼房没有按照图纸施工后当即下达法律文书要求其整改。施工单位私下找到袁堂国想加深个人“感情”抹平此事,袁堂国丝毫不为所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最终,施工单位还是按照消防大队提出的要求按期整改。
“这个党员真是过得硬!”美姑县化工厂领导这么评价他。1999年,该厂生产车间因没有按照要求设计和安装消防设施,需要停业整改,而且整改资金预计要10万多元,可企业效益不是很好。袁堂国在了解到企业难处后,积极出注意、想办法,在厂里住了七天帮助规划、安装消防设施,结果只用了两万多元就达到整改要求。为了表示感谢,厂方将七天的工作补助放到他的公文包里,结果被拒绝了,袁堂国说为企业安全保驾护航是他应该做的。
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袁堂国毫不动心,而当群众面临困难的时候,手头再拮据,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2002年5月8日,正在值班的袁堂国得知一名彝族老乡因钱丢失无法回家后,用身上仅有的30元钱为他购买了回家的车票,并在旁边的食店给他赊了一顿午饭。2003年8月6日,走在下乡路上的袁堂国发现一名摔伤的彝族老乡,他立即将其送到医院,支付了500元钱的医疗费后悄然离去。自从到美姑工作以来,他先后资助过的八名特困彝族学生重返校园,其中,有两名学生在2000年分别考上了西昌师专和西昌农专,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他和女儿曾两年零八个月没有见过面;父母思念儿子,只能看看放在枕头下面的照片;结婚11年,却因工作与妻子分居11年。
女儿袁鸣自幼跟随母亲在越西县生活,如今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袁堂国既为女儿感到骄傲,又对她感到愧疚。有一次,他和女儿两年零八个月没有见过面,父女见面后小袁鸣都不敢叫他爸爸了。女儿因重感冒在医院输液一个星期,袁堂国也抽不出时间来照顾一下,从小懂事的袁鸣十分理解自己的父亲,她在《我的父亲》这篇作文中写到:我的父亲是名军人,他的工作很忙,虽然很少来看我和妈妈,但我知道他很爱我们……
彝族姑娘
袁堂国的父母住在重庆老家,现在已是70多岁高龄了。由于工作忙,袁堂国到美姑工作以来,只在结婚时回老家看望过一次父母。每当二老思念儿子,只能看看放在枕头下面的照片。
结婚11年,却因工作与妻子分居11年。1995年,妻子赵丽患胸膜炎住院抽积水,袁堂国却到乡下进行消防安全治理工作去了……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赵丽独自面对,不是没有委屈,不是没有泪水,可当赵丽看到万家安宁时,她又为丈夫感到由衷的欣慰。
15年的时空轮回,15年的风雨兼程,只为那一抹迷人晚霞下人们的欢笑,袅袅炊烟时城市的安宁,袁堂国将自己生命的全部融入了贫困山区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淳朴的人民…… (作者: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