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防总队处置古雷“4.6”PX 项目爆炸事故战勤保障纪实
2015年4月6日18时58分,福建省漳州市古雷开发区的腾龙芳烃有限公司发生爆炸。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险情,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福建消防官兵临危不惧、果断出击,先后调集9地市消防支队和企业专职消防队共计284辆消防车、1237名消防官兵参与火灾扑救。在各联动力量和兄弟省份增援力量的协同配合下,历经56个小时艰苦卓绝的战斗,成功扑灭大火,保住了周边联合装置、整个厂区乃至古雷石化园区,也确保了古雷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在这次福建省有史以来危险程度最高、参战力量和调集车辆最多、保障难度最大的灾害事故处置中,战勤保障工作是否坚强、后勤补给工作是否得力是战斗成败的关键。
全力以赴 吹响古雷“集结号”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爆炸事故发生后,总队第一时间启动跨区域灭火救援战勤保障预案,统一调配各参战部队战勤保障人员、补充灭火药剂、相关器材及被装,一场跨越5省、行程上千公里的陆空“供给保障战”在古雷大地擂响战鼓。
“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如果我们的后勤保障供应不上,灭火战斗将功亏一篑”。总队农有良政委事后如是说。为此,事发后第一时间农政委立即指示总队后勤部,速派装备运输处长、工程师林金明坐镇总队指挥中心调度保障。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兵龄的老兵,林处长深知后勤保障对于灭火战斗的至关重要性,特别是面对这样大规模、大兵团作战的恶性事故,现场供油、供水、供泡沫、供器材、供食品,缺少一样都将影响战斗的胜负。直至战斗结束,他在指挥中心和前线的战友一样三天两夜没有合眼,不间断的指挥、部署、协调战勤保障工作,不知道打了多少个电话,接了多少次手机,当战斗结束的时候,仅他的手机通话记录就超过了2000分钟。
灭火剂充足与否决定着此次战役成败的关键。当晚,他立即联系协调省内3个泡沫液厂家,泉港、湄洲湾、福清江阴3个石化基地,福州、厦门、晋江、龙岩4个机场,福清、宁德2个核电基地,将现存的所有泡沫液连夜运往古雷半岛,为灭火战斗补入新的“弹药”。与此同时,他一边电话向部局报告情况,一边立即联系省委省政府总值班室,请求各部门配合支援。
公安部消防局通过视频指挥系统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后,立即结合福建全省部队及漳州周边地市泡沫存储量,紧急下达命令从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调集桶装合成、水成膜、抗溶性等泡沫液1467吨。泡沫有了,跨省紧急运输是个大难题。福建省委省政府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由省政府张金铸巡视员为组长的应急协调小组,积极协调联系国家民航总局、省运管局、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扬子江速运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等单位,从空管调度、陆路运输到装备调配、油料保障等多方力量,迅速搭建空地一体的战备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实现了战勤保障与作战力量的同步到位。在最短时间内调用货运专机8架次,大型运输车30辆,各类灭火器材装备13000余件(套),油料15万升,为成功扑救火灾提供了强大的物资支撑。
当晚,广东、江西总队通过陆路运输将泡沫液运往古雷现场,由于江苏、山东距离远,时间紧迫,只能通过航空运输,这在中国航空史上是首次。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泡沫液是桶装的,如果直接将桶装泡沫液装上飞机,飞行过程中的颠簸势必会让桶装泡沫液在机舱里打滚,将对飞行构成安全隐患。时间一秒秒的过去,在商讨、尝试多种方法后,最后航空公司决定用木架将每个圆桶固定,防止滚动,难题终于解决,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泡沫液终于在第一时间内装上了飞机并送达目的地。
随即,总队连夜协调厦门支队在厦门机场做好泡沫液运送对接,厦门市成立由政府秘书长廖华生为组长的现场接应组,省运管局联系30余部大挂车在机场等候,由于厦门岛内不能进入大卡车,总队当即协调厦门市交警,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建立的空中和地面绿色运输线路,顺利将从4省调集的灭火泡沫液连夜运往古雷战场,确保了战斗的进行。
“在这次古雷灭火战斗中我们把能够调动的、能够协调的,尽一切努力去完成,并且建立了空中和地面相结合的运输通道,这是中国首次启用航空飞机运输泡沫液。由于航空公司对泡沫液的不了解,又是连夜运送,当时是连夜从上海调派飞机到济南、青岛去运输泡沫液,而且都是在夜间行动,其难度可想而知。”在战后总结时,刚从湖南总队调任福建总队上班第一天就遇漳州爆炸事故发生的王文生总队长这样说道。
马不停蹄 昼夜供给护“心脉”
运送泡沫、补充油料、提供饮食、排检故障、更换器材、组织保障个人防护装备……,体力消耗强度不亚于一线灭火的队伍,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群默默奉献的战友,他们就是负责事故现场战勤保障和后勤补给的消防官兵。
当晚,总队当即指示漳州支队立即成立现场战勤保障队,下设油料泡沫、水带照明器材、饮食及装备维护维修保障等5个小组,统一听从现场指挥部调度开展战勤保障工作。各增援支队和漳州支队的战勤保障大队随同作战部队赶赴灭火救援现场后,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技术保障、物资保障、生活保障、联勤保障”分工负责各自支队参战力量装备、物资、饮食、医疗保障和广东总队增援力量的协同保障。
随着增援部队的陆续到来,参与战斗车辆逐渐增加至300 余辆,供水加压所消耗的油料陡增,战场上几百辆车只能现场加油,现场战勤保障人员紧急协调中石化、中石油公司,为现场提供10部移动式加油车为参加战斗的车辆进行24小时全天候加油。对战斗在前线无法加油的消防车,采用20个加油桶进行人工加油,保障所有参战车辆油料充足,累计为所有参战车辆提供柴油、汽油共计近84吨。
灭火救援战斗过程中,导致现场各类器材物资出现不同程度损耗。从7日起,总队调集了4400 米水带运往现场,漳州支队从市区5个中队器材仓库调拨7600 米水带。长时间的战斗,人顶不住,消防车同样“疲惫”,现场成立了 4 个巡检抢修小分队,24小时不间歇对所有车辆进行巡检1200余辆次,现场共维修车辆38台次,器材96台次,完成空呼气瓶充装500 余瓶,调集相关厂家工程师现场更换个人和车载照明灯具。同时为了保障现场夜间御寒的需要,专门调集迷彩作训大衣470 套,迷彩服80套送往现场,为灭火救援战斗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爆炸事故处置过程中,为给浑身湿透的参战官兵提供相对较好的场所进行轮休,现场战勤保障组立即提请漳州市政府调派10辆大巴车停放事故现场。组织对参战人员早、中、晚餐进行现场饮食保障,确定饮食卫生过关、饭菜可口的饭店,提供各类餐饮食品1.3万余份,高质量保障参战官兵早餐、午餐、晚餐、夜宵。作战高峰阶段,同时满足了近1500名参战官兵的现场就餐需求。并邀请解放军175医院1名内科主任医生和2名医师为受伤官兵进行医治,为官兵提供战后防毒、排毒方面食物治疗方案。
真情服务 战勤保障很“给力”
“特勤的重型水罐车的油快不够了”、“机场专职队的奔驰重型泡沫车油量不足”……,对讲机里不时传来保障指令。“明白,10桶汽油和10桶柴油五分钟内送到。”
这是古雷灭火战斗的一个缩影,也是古雷战斗后勤保障官兵的真实写照。像这样来回运送油料,负责战勤保障的消防官兵自己都记不清跑了多少趟。“战斗车辆距离罐体很近,现场温度很高,地面又遍布水带干线,石油公司的加油车无法靠近加油,我们只能拎着油桶来回给消防车加油,并每一小时巡查一遍所有消防车,以便实时掌握车辆用油情况。”一名油料供给小组的战士介绍。
面对肆虐的火魔,官兵们架设了多个水炮阵地,以及奔驰重型泡沫车上阵,这场持久战需要消耗巨量的泡沫灭火剂。处置石化爆炸燃烧事故,泡沫灭火剂就是消防官兵最有效的“子弹”。
然而,复杂的火场环境、密布的水带网络,叉车、推车的紧缺,给泡沫液的运送带来很大的不便。为了确保战场所有消防车的“血脉”畅通,保障官兵只能用手抬、用肩扛。
“当时情况紧急,环境十分恶劣,容不得多想,我们就是能抬的抬,抬不动的就在地上推着走,不能让车辆断了泡沫。”战勤保障的官兵二话不说,从火场东北侧连推带扛地搬运泡沫灭火剂,及时保障了一线灭火的需求。
“你们只管战斗,我们就是你们坚强的后盾。”这是一名负责战勤保障和战友开玩笑的话。他们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战勤保障的官兵吃饭时间总是比其他战友晚至少推迟两个小时,就着冷风与雨水,嚼着早已冰凉的饭菜。
笔者在采访中得知,在这次灭火战斗中,负责战勤保障的官兵还一致达成默契,他们意识到这是一场持久战,大家决定,谁都不能先动一盒饭菜、一个包子,必须优先保证 一线作 战的战友们能够吃饱吃好。
据统计,在这次灭火救援战斗中,总队和增 援的兄 弟部队,先后共调集322辆消防车、1417名官兵,各类装备器材13000余件(套)、各类泡沫液1666.3吨,补充作战部队柴油、汽油共计近84吨,调集储备作训大衣470件,迷彩服80套,作战靴等物资。
战勤保障人员的默默奉献、连续作战,及时上传下达战斗指令、准确收集分析战场信息、积极协调联系有关部门,为前方提供了有力的战术支持和技术保障。56个小时,他们坚守岗位、连续作战,为各级指挥员掌握信息、正确研判、科学决策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后方工作人员的无私付出,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和支持,他们同样是英雄,他们打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陈 炜 王雪华/文)
相关链接:漳州古雷“4.6”PX 项目爆炸事故的成功处置,除了得益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科学指挥,广大参战官兵英勇善战、顽强拼搏,兄弟部队无私支援、鼎力相助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福建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尤其是消防装备建设。
2010年,上海“11.15”教师公寓火灾发生后,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实施消防装备三年建设规划(2011—2013 年),各级政府投入9.55个亿,购买 386辆消防车装备全省消防基层一线部队。三年中,经过广大消防官兵主动汇报争取,许多政府领导自我加压,实际投入了13.78个亿,购买了482 辆消防车(占全省部队总数 48%),更新消防器材装备4.4万件(套)。可以说,古雷爆炸事故发生并成功处置,它既是对福建消防部队忠诚度、战斗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福建消防装备建设三年规划成果实用性、有效性的一次检验。面对这次严峻的考验,无论福建消防部队广大官兵、还是消防部队装备建设都赢得了“光彩”,不仅接受了史无前例的洗礼,而且为今后处置类似灾害事故积累了丰富经验,为置身石化建设项目众多省份的福建消防队伍建设、装备发展提供了新一轮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