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海拔4270米的石渠正是草肥马壮的时节,扎溪卡大草原野花烂漫。但也正是在被称为“太阳部落”、“生命禁区”的石渠,像这样美好的季节很短暂,一年中仅有两个月。9月,大雪又要到来,每年冰冻期长达9个月,6级以上的大风要刮5个月。这里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一半,水烧到76摄氏度就开锅,常年缺电缺水。
石渠县公安局达瓦副局长说:“不说别的,能够待在这里就是一种奉献”。而35岁的唐军,甘孜州石渠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已在此扎根了6年。去年,他的新婚妻子也从千里之外的南京来到这里。
主动请缨到生命禁区
唐军1987年应征入伍,从四川省消防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甘孜州白玉县消防大队从事消防监督工作。1998年7月,唐军主动申请,要求调到甘孜最偏远、最艰苦的石渠县消防大队工作。
石渠4区18乡,没有自来水,没有消火栓,消防大队没有一分钱业务经费。初来乍到,唐军最担心会突发火灾。藏式民居是典型的土木结构,栋栋相连,一旦发生火灾,必然“火烧连营”。全县 2.5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人居分散,消防大队兵力不足,有3年时间只有他一个人顶着。几年来,他靠骑马、搭便车深入藏民家中,将消防安全知识带给藏民,消防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苦干不苦熬……”的石渠精神
1998年10月的一个风雪天,唐军在一次因公外出返回县城的途中,汽车抛锚在离县城几十公里的拉拉山。躺着齐腰深的大雪,他一步一步艰难前行。风雪的肆虐,使他全身几乎冻僵。凭着心口最后一捧热气,他不停向前拉动着身体。走了整整一天后,唐军终于拦到了一辆过路车,用两包香烟换了三片奶茶饼干勉强充饥。
回到县城后,唐军大病一场。高原一病非同小可,被送人民医院时,他已病入膏肓。在石渠,冬天输液时必须要用热水袋裹住输液瓶,稍不注意,液体就会凝成冰,不得不重新扎针。命,最终捡了回来,可唐军双手双脚已扎满了针眼。也许正是这次经历,坚定了唐军扎根高原的信心,使他有了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江南姑娘带来了春天
唐军入伍一直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看望父母。他经常在心里说:“等有能力了,一定要让父母享享清福”。可是万万没有料到,2002年7月,50多岁的父亲因操劳过度突发疾病去世;9月,唐军的前妻离他而去;10月,多年卧病在床的母亲也随父而去。在一连串的打击下,这个坚强的热血男儿倒下了。2002年,是唐军人生的最低谷。
就是在这一年的10月底,经战友介绍,他认识了23岁开朗活泼的江苏姑娘朱丽。在聊天室,在电话里,在书信中,朱丽一次次被唐军的诚恳和直爽所感动,被“生命禁区”军人的精神所感动。渐渐地,两人相爱了。
2003年“五一”,朱丽冲破家庭阻拦,来到四川,走进石渠。路途上,朱丽经受了生平第一次考验——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爬山途中,她一直头昏脑胀、呼吸急促。唐军每隔半小时就轻声呼唤她,害怕她一觉不能醒来。
巴格玛尼墙
石渠是我省至今唯一没有通自来水的县城,生活用水要到1公里外的地下水井去挑,煮饭和取暖用的都是牛粪。在这里,一年四季很难吃到新鲜蔬菜,有时托过往驾驶员带青菜上山,没等卸下车就冻成“冰棒”。所有的生活物资全要从成都运入,如遇大雪封山,方便面便成了最奢侈的食物。
为了支持唐军的工作,2003年下半年,朱丽毅然决定停薪留职,告别江南水乡,来到唐军身边,当起了一位编外消防员。
为给父母治病,加上帖钱干工作,唐军在银行欠了钱。为了帮助唐军早日还清债务,从来不知缺钱滋味的朱丽省吃俭用,两人每月工资只留150元作生活费和日常开支,其余的都用于还贷款。到石渠以后,爱美的朱丽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一件化妆品。
去年10月,两人如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尽管没有婚礼,朱丽也没有披上梦寐以求的婚纱;可婚后,朱丽和唐军相亲相爱,过着清贫而甜蜜的生活。
这里是我坚守的位置
几年来,唐军默默践行着“山高标准更高、条件差素质不差、缺氧不缺精神”的高原精神,尽心尽责地干好消防工作,把所有的困难和痛苦都埋在心里,从不向部队倒苦水。从他到石渠至今,当地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甘孜消防支队支队长敬廷高说:“他工作很出色,部队领导几乎看不出他曾经受过的一丝痛苦”。
建设中的石渠县城
日前,省消防总队领导到石渠检查工作,了解到了唐军的经历,考虑到唐军在高原工作时间太长,总队领导便要求甘孜州消防支队将他调离石渠,到环境较好的地方工作。但唐军却要求继续留在石渠:“在石渠,我失去了很多;但我得到的更多”。
今年,县里第一次答应为消防大队拨付5000元业务经费。“县里的消防工作刚刚起步,石渠需要我”。唐军和朱丽愿意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太阳部落”,无怨无悔。(原载《四川日报》 作者 沈佳 李丹 )
注:被载入吉尼斯记录的石渠县巴格玛尼墙,全部是玛尼石堆起来的城墙。它高3米,厚约2—3米,全长1.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玛尼墙。这里宗教地位,如同拉萨的大昭寺、阿里的岗仁波齐,也是藏人朝拜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