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特勤队长的苦与乐
中国西部移民城市攀枝花,有一支被百万人民誉为“钢铁保护神”的劲旅——消防特勤中队,30岁的上尉警官邹登全就是这支特勤中队现任队长。
3月18日下午,“161”攀西采访组抵达素有“富甲天下的聚宝盆”、“金峡谷”和“钒钛之都”之称的攀枝花,对邹登全和他带领的这支特勤队伍进行了采访,近距离了解了这位钢铁城旅“领头雁”内心的酸甜苦辣。
邹登全(左)在接受采访
邹登全是四川富顺县人,1993年12月入伍,1998年从四川消防学校毕业,先后在攀枝花四中队、支队后勤处、司令部工作,2003年1月调入特勤中队担任队长职务。在他到特勤中队任职以前,这个1999年8月成立的全省第二支消防特勤队早已战功赫赫、声名远扬,曾成功处置过“10.19”液化槽车泄漏坠车抢险、“11.18”金江油库泄漏抢险等重大事故,已连续三年被省消防总队评为“先进中队”,2001年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学天津消防先进中队”和“公安消防部队执勤岗位先进中队”。同时,中队56名官兵有一半以上立过功受过奖。
苦中有乐
面对这个荣誉琳琅满目、战果辉煌的集体,邹登全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虽然支队领导一再嘱托让他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但是如何保持先进,让特勤中队的荣誉不在自己手中丢掉,仍然是他想得最多的。刚到任的第二天,他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中队的干部战士与其他中队的官兵交往时,总是很自然流露出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言语中也多瞧不起普通中队的战友,普遍认为别人不如自己,我是特勤队的,就是比你“牛”!经过调查了解,他得知存在这种想法的干部战士还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曾经立功受奖的骄傲自满情绪很强。
为了扭转这个局面,让特勤队伍不仅在灭火抢险上是“尖刀”,在思想素质上也同样是“精兵”。邹登全立即组织中队干部召开了队务会,进行分析研究,并召集中队的党员、班长教育引导,决定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集中一段时间抓队伍管理抓训练,统一官兵的思想。就这样,邹登全的第一把“火”烧着了。每天,他第一个到操场,与战士一起摸爬滚打、情同手足,到了晚上,和战士促膝谈心、嘘寒问暖。苦中有乐,一个月后,队伍管理见了成效,干战中再也没有轻视他人骄傲自满,官兵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邹登全在检查器材库
虽然队伍管理理顺了,但是怎样让特勤队继续保持荣誉、争当先进仍然是压在邹登全心头的一块石头,生怕一个闪失就成了特勤中队的罪人,他内心十分痛苦和矛盾,甚至产生了离开特勤的念头。因为俗话说得好:“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啊。
2003年2月的一次普通救援改变了他的想法。2月中旬的一天,市福利院家属8楼一住户将钥匙忘在室内,2岁的小孩被反锁家中,家人十分焦急,拨打119求助,邹登全带领3名战士赶到现场后,仅用几分钟就打开了房门。虽然这是邹登全任特勤队长以来第一次带队取钥匙,但是对他和他们的战友来说这是一次再简单不过的救助了。下楼时,邹登全看见一名中年妇女指着他和他的队员们,对她的孩子说:“这是消防特勤中队的,这些是好人,是给咱们老百姓做好事的”。就是这句普通而质朴的话,勾起了他心中的感动,坚定了他继续干特勤的信心。随后的时间,他时常拿这句话鞭策自己,只要是老百姓需要的,特勤对能够办到的,绝不推诿拒绝。两年来,邹登全和他的特勤队累计参加灭火救援200余次,为民服务350余次,不仅赢得了百姓的信任,而且中队连年被评为先进,他本人也被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在2003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举行的首次灭火岗位资格考试中也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示了特勤队的“威力”。
乐中有苦
谈起中队的官兵,邹登全口若悬河,中队哪个战士爱好什么、特长什么他如数家珍,就连哪个战士有了心事他也能迅速发觉。二班战士李华,四班驾驶员岳毅告诉我,邹队长对他们各方面都很关心,是战士们公认的“贴心人”。
问到爱人和家庭时,邹登全却沉默了,眼中分明还有泪花在闪动。他告诉笔者,自己亏欠亲人太多,1998年军校毕业分配到攀枝花以来,几年来从未回家看望过父母。2000年与爱人结婚后,头两年还时常回家团聚,自从到了特勤中队,他就很少回家了,虽然家离特勤中队只有30秒的路程。
他说,好在妻子很理解他,从不抱怨。这两年春节自己都是和战士们一起过的,平时也大多待在中队,因为只有这样自己心里才踏实、才安心,只是苦了妻子。
他还说,妻子最大的心愿是早点要个孩子,可是现在时机不成熟,自己的父母远在老家需要人照顾,岳父岳母还没退休,妻子也在上班,只有等自己离开特勤以后再考虑了。
望着眼前这个语言质朴的上尉警官,我的眼圈湿润了,虽然他没有向我们过多地讲述他在火场上如何骁勇善战、冲锋在前,甚至他也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富有传奇经历、屡立战功。可是,在攀西这块土地上,他倾注一腔真情带精兵,洒下一片赤诚为百姓,自己默默品味生活的酸、工作的苦,又怎么不值得我们学习呢?(袁俊超)